未來我國煤炭運輸格局將發生變化
发布时间:2010-05-20 点击次数:1383次2009年,我國北方11個主要發煤港口共發運煤炭4.39億噸,其中發運內貿煤炭4.15億噸。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處于複蘇期,煤炭市場受煤炭資源緊張以及進口煤大量湧入等影響,北方港口全年完成煤炭發運數量同比前年竟然減少了2838萬噸,其中內貿煤炭同比減少了586萬噸,減少的並不多,外貿煤炭同比減少了2252萬噸。
在各發煤港口中,秦皇島港是主要樞紐港,全年完成煤炭吞吐量2.06億噸,占北方港口煤炭發運總量的47%。由于煤炭市場外部環境不好,秦皇島港完成煤炭運量雖已超過設計能力1.93億噸,但與其最大運行能力(2.5億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尚有3000-4000萬噸運量可以挖掘。唐山港(包括京唐老港區、國投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完成煤炭吞吐量4885萬噸,由于曹妃甸煤一期尚未完全發揮作用(設計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去年只完成923萬噸),因此,唐山港煤炭運能還有待于發揮。天津、黃骅港處于第二集團軍,雖也稱得上是煤運大港,年吞吐能力在8000萬噸左右,但由于沒有新的碼頭投入使用,兩港發展潛力不大,今後幾年還將維持在8000萬噸水平。其余青島港、連雲港等港口,既無碼頭發展計劃,也無鐵路運力支持,發展潛力不大。北方港口在今明兩年能夠增加運量的,只有秦皇島港和唐山港,兩港中的秦港可通過內涵式發展,即:挖掘潛力、提高效率來增強運輸能力,而唐山港可以通過外延式發展,即依靠發揮曹妃甸煤一期起步工程(年運輸能力5000萬噸,去年只完成923萬噸,今年計劃4500萬噸),以及國投京唐港區(年運輸能力3500,去年完成2500萬噸,今年計劃達産)來提高運輸能力。
從前年年初,南方的冰凍雨雪災害來看,在關鍵時刻要想保證南方的能源需求僅僅依靠大秦鐵路和神朔黃鐵路是不夠的。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研究認爲,在對現有大秦線進行擴能改造的同時在北通路區域內建設第三通道,並開辟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爲新的煤炭裝船港,將是加快我國北煤南運、打破煤炭供需瓶頸的根本措施。
現有第一通道大秦線主要運晉煤,主要從秦皇島下水。第二通道神朔黃線主運神府東勝煤,主要從黃骅港下水。新建第三運煤通道將以內蒙西部、陝西北部和甯東爲集煤腹地,可大大促進山西以外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全國煤炭生産布局的調整,對保證我國煤炭生産的長期穩定和國家能源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醞釀多年的西煤東運第三條煤炭外運通道,已經通過國務院批准,開始實質性運作,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大通道起點設在鄂爾多斯的准格爾,終點入海港口在唐山曹妃甸,全長1000余公裏,遠期年設計運能2億噸。據介紹,全部工程將分兩段建設:一期張家口到唐山的張唐鐵路,今年已經開工;二期准格爾到張家口,今年開展前期工作,計劃明年動工。第三條煤運通道圍繞鄂爾多斯、錫林郭勒至曹妃甸兩條鐵路下海通道,及鄂爾多斯、錫林浩特、白音華、霍林河、呼倫貝爾等地區煤炭集運鐵路建設。據悉,目前內蒙古煤炭外運通道只有通過大秦線和神朔黃線兩條通港鐵路,只能通過准朔線、呼准線、大包線連接到大秦線和神朔黃線上外運下水。內蒙古自治區去年産煤6.05億噸,年外運內蒙煤炭只有1.5億噸,還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鐵路運力成爲主要“瓶頸”。與第三通道配套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共分三期工程建設,未來發展規劃爲2億噸煤炭運量。曹妃甸煤碼頭一期工程擁有5-15萬噸級煤炭專用泊位4個,設計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已于去年四月份投産,近期可依靠遷曹線(河北遷安到曹妃甸)分流大秦鐵路貨源進行下水運輸,遠期將成爲“第三通道”的出海口。
地處唐山南部的渤海灣西岸的曹妃甸,爲一帶狀沙島,位于天津港和唐山港京唐港區之間,這裏30米海岸線長達6公裏之多,且不凍不淤,是渤海灣唯一不需要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30萬噸級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國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全資子公司國投交通公司與河北省建設投資公司、秦皇島港、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唐山市建設投資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有限公司。公司于2005年6月1日注冊成立,主要任務是建設運營曹妃甸專業煤炭碼頭,滿足國家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需求。作爲北煤外運系統的配套項目,根據當前曹妃甸港區總體布局規劃,曹妃甸煤碼頭近期爲配合大秦線擴能的要求,中遠期將與“煤運第三通道”相配套。規劃建設5-10萬噸級煤炭泊位16個,年煤炭下水能力2億噸,分兩期四個單元建設,其中一期(1億噸)分爲“一期起步”,“一期續建”兩個工程,“一期起步”工程設計通過能力5000萬噸,去年完成煤炭吞吐量923萬噸。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北方寒潮恶劣天气,一度造成环渤海港口:秦皇岛、唐山等港封航15天左右,严重影响了海上煤炭运输,造成沿海电厂用煤告急。而处于黄海海域的日照等山东港口影响不大,因此,开辟新的运煤通道也迫在眉睫。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打通炼焦煤的出海口。去年,山东、山西两省在北京签订了《能源交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两省将共同努力实施“出海铁路大通道”工程,建设山西中南部吕梁市到山东日照的铁路,这条铁路将以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河东煤田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为起点,而日照港被选定为晋中南部通道的出海口。计划起点于吕梁所在的河东煤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横贯山西、河南、山东三省的中国“西煤东调”重要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于去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该铁路全长1200公里, 起点山西兴县瓦塘站,穿越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沂蒙山,途经山西、河南、山东3省12市,终点为山东省日照市,铁路部分投资约700亿元,配套港口投资约300亿,由山西与河南、山东及铁道部共同出资建设。目前,日照港的煤炭吞吐能力为4500万吨,为配合晋中南部煤炭通道的建设,日照港将分四个阶段建设吞吐能力为2亿吨的配套码头,另外还有1000万吨焦炭输送能力,全部完工后,日照港煤炭及制品吞吐能力总共达到2.55亿吨,将成为炼焦煤的主要出海口。山西中南部出海铁路通道建成后,将跨越山西河东、汾霍、沁水、晋东南煤田、河南鹤壁矿区、山东兖州矿区等中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可极大缓解煤炭能源铁路运输的压力,保障国家能源需求。
长期的煤电价格之争使电力企业在全力争取煤炭资源、投资建煤矿、增加煤炭自给率的同时,也开始投资建设煤炭装船码头。为保证电力用煤的可靠供应,加快内蒙东部能源的开发,国家几个大型发电集团:中电投、大唐、华润、华能、国电集团着手在辽宁省投资建设2.1亿吨的大型煤炭输出码头,分别位于辽宁省葫芦岛、锦州、营口三个紧邻港口,以打通蒙东能源基地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运输通道。据了解,蒙东(东北)煤炭基地主要包括16 个矿区,是国家规划的13 个基地中最大的一个,也是煤炭储量最丰富的一个。据锦州市政府去年9月1日发布的消息称,辽宁省锦州港与中电投签订的投资新建“锦州港专业化煤炭码头工程”和存储设施的合资合作项目已正式通过国家立项,并通过国家环保部的环评审批。按照协议,中电投将投资50亿元在锦州港建设4个大型深水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5000万吨。此外,华润集团拟投资40亿元在锦州港建设4个5万吨级大型泊位项目,也正在申请国家立项审批,两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建设项目总计年吞吐能力将近亿吨。辽宁葫芦岛市政府、大连港集团、大唐国际辽宁分公司、国电东北电力公司签署建设葫芦岛中港区煤炭码头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建设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的煤炭码头,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华润电力与锦州港签订了《合资建设锦州港第三港池煤炭泊位及码头配套设施项目》的框架,保证2010年煤炭通过能力达到2000万吨,2013年达到3000-4000万吨。华能集团还与营口港合作建设2000万吨级煤码头。日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核准锦州煤炭码头一期工程。该工程拟建设3个7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年装船能力3500万吨。
未來5-10年,我國煤炭裝船港口將形成四大家齊頭並進的局面,秦皇島、唐山兩港率先實現2億噸煤炭吞吐目標,兩港以山西北部、內蒙西部爲主要貨源腹地,以大秦線、第三通道爲依托,成爲動力煤的主要出海口。而日照港也將成爲2億噸煤炭下水港,以山西南部煉焦煤爲主要貨源腹地,以新線(呂梁到日照)爲依托,成爲煉焦煤的主要出海口。而遼甯三港也能夠成爲2億噸煤炭下水港,以內蒙古東部煤田爲主要貨源腹地,成爲褐煤的主要出海口。以上煤炭通道的建設將爲緩解煤炭運輸緊張壓力,加快西煤東調、北煤南運步伐,滿足電力用煤需求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