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儀器儀表發展現狀與國際差距
发布时间:2013-12-19 点击次数:1221次我國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現狀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同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差距是全方位的,最要害的有三點:
第一,我國儀器儀表産業規模小,産值低,企業同樣是規模小,産值低。2007年我國儀器儀表産業總産值3000億元人民幣,只占工業總産值2.5%。10年前,美國儀器儀表産業總産值已達到4千億美元,占工業總産值4%。目前,美國儀器儀表企業年産值超過20億美元不少于50家,我國最大的儀器儀表企業,京儀集團年産值80億元人民幣,川儀集團60億元人民幣。兩相比較,差距實在太大。産業和企業的規模和産值直接影響到産業的活力與發展。要縮小和消除這個差距,需要我們努力奮鬥10年20年。
第二,我國儀器儀表産品質量上、品種上還存在不少問題。産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嚴重影響到市場銷售和正常使用。許多大型精密儀器我們還生産不出來,國內需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2007年我國儀器儀表産品出口創下了88億美元,可是進口卻達到了172億美元,逆差84億美元,成爲裝備制造業之最。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國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學科和産業的發展將無法擺脫落後被動的局面。
第三,我國儀器儀表産業創新能力不強,還無法承擔起科技創新主體的責任。國際上儀器儀表科技創新發展極快,産品更新換代的周期大約只需2至4年,多數企業銷售額一半以上幾乎都來自5年內上市的新産品。而我國儀器儀表産品不少還沿自于20世紀80年代技術引進的産物,相當多企業産品是10年一貫制,靠吃老本爲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最大的不外乎兩條:一是科技創新開發投入資金太少。國外企業用于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一般爲銷售收入8至10%,而我國企業投入資金很少超過3至5%,何況銷售收入本來就不多,極大地限制了科技創新的有效開展;二是人的因素,有的領導不重視自主創新,更多的是創新人才匮乏。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爲刻不容緩的曆史使命。